央行推动利率下行、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政策落实如何?小微企业能不能得到降息的实惠?本报记者采访了人民银行宜昌市中心支行行长夏国栋。
记者:企业贷款利率下行怎么判断?我市企业贷款利率下降了多少?
夏国栋:判断企业贷款利率是否下行要将近期企业获得贷款的利率与往期获得贷款的利率进行比较。4月份,我市银行发放的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66%,比去年12月份下降0.24个百分点。具体到小微企业,4月份发放的贷款平均利率是4.85%,比去年12月份下降0.76个百分点。再看票据贴现利率,去年12月份平均利率为3.24%,今年5月份降低到2.87%。因此,央行推动企业贷款利率下行的效果是明显的。
记者:利率是央行的政策工具,请问央行采取了哪些手段推动利率下行?
夏国栋:利率是央行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央行推动利率下行不是采取行政命令的方式,而是采取市场调控的方式:一是采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方式增加金融市场流动性,保持资金面相对宽松,引导市场利率水平下行;二是定向调控发放优惠利率贷款,比如近期采取人民银行提供资金、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方式,在宜昌市对110家防疫保障重点企业发放低利率专项贷款53.89亿元,实际利率低至1.6%,对5958家小微企业发放复工复产优惠贷款37.24亿元,利率低至4.5%;三是推进利率定价机制改革,所有贷款定价均与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挂钩,人民银行每月公布LPR,一年期LPR已经从去年12月份的4.15%下降到今年4月份的3.85%,这会直接引导银行贷款利率定价下行;四是建立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不搞高息揽存,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来源成本;五是对银行利率定价进行评估考核、激励约束,督促实现利率下行目标。
记者:这么说,推动利率下行并不是下调每家企业的贷款利率,那利率下行能不能惠及所有贷款企业?
夏国栋:推动利率下行不是“一刀切”的行政政策,不是直接给每家贷款企业下调利率,是要营造较低利率的融资环境,肯定会惠及所有企业,但最先受惠的是新获得贷款的企业,存量贷款企业在贷款到期后续贷时,利率也会降下来。如果是中长期贷款,可以申请银行转换成与LPR挂钩的浮动利率方式,贷款利率会随LPR同向变动。
记者:如果有企业反映贷款降息政策不落实,央行能直接干预吗?
夏国栋:贷款定价是银行的自主权,任何人无权干预。企业反映降息政策不落实一般是没有理解降息政策的特殊性,把银行等同为行政部门,把降息等同为行政政策。我们已经进入了利率市场化阶段,贷款定价要靠银企协商。整体利率水平下降了,具体到某家企业的贷款利率降不降,取决于企业的议价能力。
记者:存量贷款企业有没有降息的路径?
夏国栋:存量贷款企业要降息就意味着与银行重新议价,这要取决于企业的议价能力,所以越好的企业越能得到降息的好处。有一家企业在甲银行贷款利率7.2%,它要求降到6%,甲银行不答应,它从乙银行以6%的利率借款直接还了甲银行的贷款。我们的企业一定要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
记者:央行贷款市场报价机制改革(LPR)与企业降息有什么关联?
夏国栋:央行每月20日公布一次商业银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这个利率是银行对最优客户的报价利率,包括短期和中长期两个利率,如4月20日,短期LPR是3.85%,中长期LPR是4.65%。这个LPR就是各个银行贷款利率定价的基础利率。近期LPR是连续走低,证明贷款市场利率整体是下降的。LPR是公开的,企业贷款时就有了议价基准。银行发放贷款时,利率都是在LPR上加点或减点生成的,比如贷款利率确定为LPR加点50BP(即0.5个百分点)。这样,所有贷款利率都与LPR挂钩。企业在贷款时可以选择固定利率方式和浮动利率方式,如果选择浮动利率方式,还要和银行协商重定价周期,如果下一个定价周期LPR降了,那利率会跟着降,当然LPR升了利率也跟着升。这考验企业对利率走势的判断,需要企业有很高的金融素养。
记者:正在推行的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是什么含义?怎样影响企业和个人贷款利率?
夏国栋: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有四个要点:一是只有浮动利率的存量贷款才进行定价基准转换;二是定价基准转换为LPR;三是转换时可以重新选择固定利率或者浮动利率定价方式;四是如果选择浮动利率定价方式,还要与银行协商重定价周期,重定价周期到了就重新定价,如果周期内LPR较前一个定价日下降了,那么重新定价时利率就降了。
央行要求3月1日到8月31日完成上述转换。最近LPR有下降,有人担心转换迟了利益受损,其实不会。因为重定价周期的存在,要到下一个年度才会重新定价,利率才会变动。如银行把个人住房贷款的重定价日确定为每年1月1日,重定价周期为1年,即每年1月1日重新定价一次,你在3月和8月之间转换都没有差异。
记者: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为什么会高一些?有人说,小微企业贷款利率高一些有助于缓解融资难,是这个道理么?
夏国栋: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较高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弱,银行贷款风险高,需要较高的利率覆盖贷款损失;二是小微企业多而散,贷款金额小,管理成本高。
资金作为生产要素,遵循一般的商品供求规律:资金价格(利率)高些供给肯定会增加,所以在小微企业“融资难”比较突出的情况下,央行推动利率市场化是有利于增加小微企业融资的。
记者: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除了降低利率外,还有哪些政策可以发力?
夏国栋: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需要“几家抬”:一是要完善数据要素市场,突破“大数据”信贷的瓶颈,利用“大数据”优势显著降低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和管理成本;二是强化财政贴息配套政策;三是主管部门引导企业提升经营质量、提升信贷条件,增强企业议价能力;四是减少担保、评估、抵押登记等中介机构收费。